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住建要闻

“近享”服务 “智享”生活

发布时间:2025-10-16

建设便民生活圈,是保障民生、扩大消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近日,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明确提出提升数字管理水平,鼓励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智慧商店等新业态,搭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推动服务模式向线上线下融合升级。

近年来,全国多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其中,在数字管理方面,一些城市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便民生活圈建设赋能,让居民“近享”服务、“智享”生活。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使用智慧服务平台的社区达7250个,智慧化覆盖率53.2%。部分城市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地图”,目前已覆盖300多个城市,涵盖修鞋、开锁、配钥匙等40多类便民网点。

在上海市长宁区,一批智慧服务新平台在便民生活圈内陆续投入应用。如新华街道推出i百联“一刻钟生活圈”线上平台,将国企大平台资源和属地街道所在地服务优势整合在一起,形成品质消费和便民服务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试验场”。北新泾街道创设“e刻生活圈”小程序,将服务从“家门口”延伸到“屏幕前”。长宁区还布设了一批智能服务新终端,落地了170余个自助取餐柜、160余组智能取物柜,推动挚享科技铺设智能充电宝点位1500余个,推动“AI食堂”进入社区、学校、商务楼等,以新终端赋能早餐工程、白领午餐、老年助餐。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发挥“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先发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依托互联网企业等联动社区商业载体,推动社区商业线上线下资源整合。

云南省昆明市以“试点带动、全面推开”为思路,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媒体、协会、商圈、企业、居民”九级联动机制,打造特色品牌体系活动,通过“一点多用”“一店多能”的实践,聚焦“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将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支持试点社区加快商业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及品质提升类业态打造,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在智慧赋能方面,通过“一部手机逛商圈”平台建设数字孪生动态地图,上线商户4500余户,打通线上线下融合机制,提升便民生活圈智慧化水平。

为破解“找服务难、响应慢”问题,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开发了“中关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电子地图”,政府端实时统计网点数量、业态分布及运营状况,为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居民端扫码即可查询网点位置、服务内容,精准对接需求。同时,推出街道级“关芯”AI政务服务系统,“关芯客服”集成便民查询、民声反馈、活动预约、志愿者打卡等多项服务,提供7× 24小时智能应答,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中关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将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经济发展、社区治理、智慧社区建设等结合,挖掘复合场景潜力,搭建协作平台,实现‘导航+购物+互动’功能,推动便民生活圈从‘优质供给’向‘精细服务’迭代升级。”

如何通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更多人受益?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同心湖社区,便民生活圈不仅惠及附近居民,也惠及参与到生活圈中的每个商户和群体。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既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共建者,也是共享者。

依托高素质人才优势,同心湖社区以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完善便民设施网络——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进社区,丰富早餐品类,发展“一店一早”;依托属地内商业广场资源,推动菜场超市标准化、智慧化改造。此外,社区提供了贴心的便民服务,如可以通过公众号预约订早餐,行驶电瓶车5分钟即可到达“甬爱E家”驿站进行休息、充电、饮水,步行抵达社区“小修小补”站点,修补磨损物件……

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1部门日前公布了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北京市海淀区、安徽省合肥市、广东省深圳市等30个市(区)入选。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承担着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重要任务。11部门要求,试点地区要突出服务“一老一小”,促进布局更优化、业态更丰富、服务更优质、管理更智慧。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力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购、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让更多的群众通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感受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10.15 谢展文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8-2024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中心